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42篇 - 能量 -- 心智和物质

玉苒厦之书

第42篇

能量 -- 心智和物质

42:0.1 (467.1)宇宙的基础是物质,就这层意义上讲,能量是一切存在之基础,而纯粹的能量是由万有之父所支配的。力与能量是同一样东西,是展示和证明万有性绝对之存在与临在的永恒标志。从天堂各临在者那里发出的这股庞大的能量流从未失效过,从未衰退过;在无限支撑方面从未有过中断。

42:0.2 (467.2)对宇宙能量的操控永远都是依照万有之父的自身意志和全智指令的。这种对显现力量及循环能量的亲身支配,因永恒之子的协同活动及决定而有所更改,也因共同行动者所履行的上父与上子之联合旨意而有所更改。这些神性存有以个体方式亲身运作着;他们还通过其几近无限数目之部属的人格及权能运作着,每一部属都在众多宇宙所组成的宇宙中各自表达着永恒而神圣的旨意。然而这些对神性力量的职能性及临时性更改或是转变,绝不会抹杀以下陈述所包含的真理,即所有力能都是处在一位居于万物中心之人格神的终极支配之下。

1. 天堂力与能量

42:1.1 (467.3)宇宙的基础是物质,然而生命的本质则是属灵。众灵之父是诸宇宙的始祖;原初上子的永恒之父,也是天堂岛这一原初模式的永恒之源。

42:1.2 (467.4)物质 -- 即能量 -- 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同一宇宙实相的不同显现,并作为一种宇宙现象而固有于万有之父身中。“万物靠他而立。”物质或许好像是在显现内在能量,在展示自足能力,然而这些物理现象中相关能量所涉及的引力线都是来自于天堂,且都依赖于天堂。终极子,即第一种可量度的能量形式, 便是以天堂为其出发点的。

42:1.3 (467.5)有一种玉苒厦(Urantia)所未知的能量形式固有于物质当中,且存在于宇宙空间当中。当最终做出这一发现时,物理学家们会觉得他们至少已解开了物质之谜。由此他们将会更接近造物主一步;由此他们将会掌握神性手段的又一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已找到了神,也决不意味着他们在脱离天堂之宇宙手段和万有之父之激励意图的情况下,证实了物质的存在或是自然法则的运行。

42:1.4 (468.1)即便在有了更大的进步及更深远的发现后,即便在玉苒厦(Urantia)与现有知识相比有了不可估量的推进后,即便你们对物质电子单元能量运行的控制达到了可更改其物理显现的程度 -- 即便在所有这些可能的进展后,科学家们也将永远没能力去创造出一个物质的原子,或是去创发出一丝的能量,更遑论赋予物质以那种我们称为生命的东西了。

42:1.5 (468.2)能量的创造和生命的赐予,是万有之父及其协同类造物者人格体们的特权。能量与生命之河是一种来自各神灵的持续流露,是前往所有空间之天堂力的普遍汇流。这种神性能量遍及一切造物。力组织者们引发了那些对空间力的转变和更改,而归结为能量;力量主管者们将能量转变成物质;物质世界由此得以诞生。生命载运者们引发了无生命物质中的那些进程,我们称之为生命,亦即物质性生命。灵质性力量监督者们同样在物质世界与灵性世界之间的整个过渡领域中实施了这些进程。高等属灵造物者们则在神性能量形式中开创了类似的进程,从而产生了更高属灵形式的智能生命。

42:1.6 (468.3)能量出自于天堂,并在神性指令下成形。能量 -- 即纯粹的能量,具有神性组织结构的本质;它是在类似于三神合而为一的情形下得以成形的,正如他们在众多宇宙所组成宇宙的总部所运作的那样。所有的力都在天堂之内循环,来自于天堂各临在者并回到那里,并在本质上是无因之因 -- 即万有之父的一种显现;没有上父,现存的一切将不会存在。

42:1.7 (468.4)来源于自存性神灵的力,其本身也是永存性的。力能是不会衰亡、不可毁灭的。无限之神的这些显现可能会经受无限的转变、无尽的变化以及永恒的蜕变;然而从任何意义或程度上,哪怕从可想象的最轻微程度上来说,它们都无法或是永不会经历灭绝的。能量虽然来源于无限之神,但却非无限显现的;现今创建的主宇宙是有其外部边界的。

42:1.8 (468.5)能量是永恒的,但非无限的;它永远会对无限之神无所不包的掌控做出回应。力和能量会永远继续下去;它们从天堂出发,必定会回到那里,即便需要无尽岁月来完成这种命定的循环。具有天堂神灵来源的那一切只能有一种天堂归宿或是一种神灵天命。

42:1.9 (468.6)所有这一切都坚定了我们这样一个信念,即一个循环的、多少受限然却广袤有序的、由众多宇宙所组成的宇宙。假如不是这样,那么能量在某刻耗尽的证据迟早会出现。所有律法、组织机构、管理机构以及宇宙探索者的证词 -- 这一切都表明了一个无限之神的存在,但也表明了一个有限性宇宙的存在,即一个有着无尽存在的循环,几近无限, 然而无论如何相对于无限性来说仍是有限的。

2. 宇宙的非灵性能量系统
(物理能量)

42:2.1 (469.1)要在英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词汇借以去指涉及用以去描述不同层次的力与能量的确是很困难的 -- 无论是物质性、心智性层次还是属灵性层次的。这些叙述无法完全依照你们所接受的有关力、能量及力量的定义。语言存在着这样一种贫乏性,以致我们不得不按多义的方式去使用这些术语。例如在该篇当中,能量这一词被用来指称一切方面形式的现象性运动、作用及潜势,与此同时,则被应用在能量的准引力阶段,而力量则被应用在能量的后引力阶段。

42:2.2 (469.2)然而,通过建议采取以下的对物理能量 -- 亦即宇宙力、新兴能量及宇宙力量的分类提议,我将尽力去减少概念上的困惑:

42:2.3 (469.3)1. 空间潜势。这是无条件绝对之无可置疑的自由性空间临在。这一概念的外延,意味着固有于无条件绝对职能整体当中的宇宙力兼空间潜能,而这一概念的内涵则意味着宇宙实相的整体 -- 即诸宇宙 -- 它们从无始无终、无动无变的天堂岛永恒般的发散开来。

42:2.4 (469.4)天堂下侧所固有的现象大概会包括绝对力临在及运作的三个区:即无条件绝对的支撑区,天堂岛自身所属区,以及具有某些未明性均衡补偿代理职能的中间区。这三个同心区是宇宙实相所属的天堂循环之中枢。

42:2.5 (469.5)空间潜势是一种准实相;它是无条件绝对的领地,且只对万有之父的亲身掌控做出回应,尽管它看起来会因初始类主位力组织者的出现而有所改动。

42:2.6 (469.6)在尤沃萨(Uversa),空间潜势被称作绝对能。

42:2.7 (469.7)2. 原生力。这代表着空间潜势中的第一个基本变化,也可能是无条件绝对的下天堂职能之一。我们知道,从下天堂不断发出的空间临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那一正在进入之空间临在的改动。然而若不考虑任何这类可能的关系,由空间潜势到原生力的这种明显可辨的转变,是鲜活的天堂力组织者们的张力性临在所具有的首要分化职能。

42:2.8 (469.8)被动而潜在的力在回应了由初始类终归性主位力组织者的空间临在所提供的阻力后,变成了主动而原生的力。力此时正从无条件绝对的专属领域中进入到了有着多重回应的领域中 -- 即对行动之神所引发的某些最初运动有所回应,并随即对万有性绝对所发出的某些补偿性运动有所回应。从表面上来看,原生力对先验性起因的回应程度是与其对绝对性的回应程度相称的。

42:2.9 (469.9)原生力常被称为是纯能量;在尤沃萨(Uversa),我们将其称之为分离能。

42:2.10 (470.1)3. 新兴能量。初始类力组织者的被动性临在,足以将空间潜势转变成原生力,正是在这样一种活化的空间领域中,这些同样的力组织者们,开始了其最初而活跃的运作。原生力在作为宇宙力量出现之前,注定要在能量显现领域经历两个独特的转变阶段。这两个层次的新兴能量是:

42:2.11 (470.2)a. 强力能量。这是一种强导向性的、大量移动的、极具张力的、强制反应的能量 -- 即由初始类力组织者的活动所调动的巨大能量系统。这种初始类强力能量最初并未对天堂引力的牵拉做出明确回应,然而却可能会对运作于天堂下侧的绝对影响力集合体产生一种集聚团块性、或是空间导向性回应。当能量达至对天堂循环性绝对引力掌控做出最初回应的层次时,初始类力组织者们就会让位于他们的第二类协同者们。

42:2.12 (470.3)b. 引力能量。此时出现的、对引力有所回应的能量,带有宇宙力量之潜势,并成为了所有宇宙物质的活跃性前身。这第二种的引力能量,是由协同类超越性主位力组织者创设的压力临在及张力趋向所造成的能量细化产物。作为对这些力操控者工作的回应,空间能量快速地从强力层级转变为引力层级,由此变得对天堂(绝对)引力的循环掌控直接有所回应,并对即将出现的电子及后电子层级类能质形成的物质体块所固有的线性引力牵拉,展示出某种敏感性潜质。在引力回应出现之际,如果宇宙力量主管者们可被分配到那一作用领域的话,那么协同类主位力组织者们就可以从这个空间能量旋风中退出了。

42:2.13 (470.4)对于早期力演变的确切原因,我们颇为不确定,但我们意识到了终极者在新兴能量显现的两个层次上的智能活动。强力能量和引力能量当被共同看待时,它们在尤沃萨(Uversa)被称为终极能。

42:2.14 (470.5)4. 宇宙力量。空间力已被转变成空间能量,由此再被变成引力支配类能量。这时物理能量已经成熟到那样一点,以致它可被导入到力量通道中,用来服务于宇宙造物者的各种意图。这项工作是由大宇宙(即众多有组织的居住造物)中的各类物理能量主管者、汇聚者和控制者们所继续从事的。这些宇宙力量主管者对构成七个超级宇宙现有能量系统的三十种能量中的二十一种承担着或多或少的完全支配。这个力量-能量-物质的领域,是七重者的智能活动领域,并在至高者的时空性总控制下运作着。

42:2.15 (470.6)在尤沃萨(Uversa),我们将宇宙力量所在的领域称为引力能。

42:2.16 (470.7)5. 哈沃纳(Havona)能量。在概念上,该叙述是不断向天堂移进的,现已跟随变化的空间-力,逐层地进到时空宇宙的能量-力量层次。继续往天堂方向前进,接着将会碰到一个先存的能量层级,它是中央宇宙所特有的。在这里,进化性循环似乎回到其自身;能量-力量此时似乎开始向力回转,但这种力的本质却与空间潜势和原生力的本质十分不同。哈沃纳能量系统不是双重性的;它们是三位联合性的。这是共同行动者的永存性能量领域,代表着天堂三位一体而运作着。

42:2.17 (471.1)在尤沃萨(Uversa),这些哈沃纳(Havona)能量被称之为三元能。

42:2.18 (471.2)6. 超越性能量。这种能量系统自天堂上层而运作,且只与绝限性居民有关。在尤沃萨(Uversa),它被命名为超越能。

42:2.19 (471.3)7. 单一能。当能量变成天堂能量时,它就密切接近于神性了。我们倾向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单一能是一种鲜活的、非灵性的天堂能量 -- 是原初之子的鲜活灵性能量的永恒性对应物 -- 所以也就是万有之父的非灵性能量系统。

42:2.20 (471.4)我们无法区分天堂属灵与天堂单一能的本质;它们从表面上看是一样的。它们有不同的名字,但对于一个其灵性与非灵性显现仅能由名字加以区分的实相来说,很难向你们讲述太多。

42:2.21 (471.5)我们知道,有限性受造物能通过神之七重者和思想调整者的照料而获得对万有之父的崇拜体验,然而我们怀疑,任何一个次绝对性人格体,甚至是力量主管者,都能理解第一本源与中心的能量无限性。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假如力量主管者熟悉空间力的变质手段,他们并未将这一奥秘透露给我们。在我看来,他们并未完全理解力组织者的职能。

42:2.22 (471.6)这些力量主管者本身就是能量催化者;也就是说,他们会因其临在而令能量以单元形式分离、组织或是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能量当中固有的某样东西会令它以此方式在这些力量实体的临在中运作。内巴顿(Nebadon)的麦基洗德们很久以前就将宇宙力转化为宇宙力量的现象称为七种“神性之无限性”当中之一。在你们地方宇宙扬升期间,那就是你们所能推进到的最远一点。

42:2.23 (471.7)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宇宙力的起源、本质和转变,但我们完全熟知新兴能量自其对天堂引力作用直接无误地回应时期起 -- 即超级宇宙力量主管者开始运作的时期起所有阶段的表现。

3. 物质的分类

42:3.1 (471.8)除了在中央宇宙以外,物质在所有宇宙中都是一样的。物质在其物理属性方面,取决于其组成成员的旋转速率、旋转成员的数目及大小、它们与核心体的距离或是物质的空间容积,以及某些尚未在玉苒厦(Urantia)得以发现的力之临在。

42:3.2 (471.9)在不同的恒星、行星和空间天体中,存在着十大类物质:

42:3.3 (472.1)1. 终极子类物质 -- 物质存在的基本物理单元,去组成电子的能量粒子。

42:3.4 (472.2)2. 亚电子类物质 -- 恒星超级气体的爆炸性和排斥性层级。

42:3.5 (472.3)3. 电子类物质 -- 物质分化的电子层级 -- 即电子、质子及其他各种进入到多样电子团构成的单元。

42:3.6 (472.4)4. 亚原子类物质 -- 广泛存在于炽热恒星内部的物质。

42:3.7 (472.5)5. 破碎的原子 -- 分布在冷却恒星内和整个空间中。

42:3.8 (472.6)6. 离子化物质 -- 因电、热或X射线活动及因溶剂作用而失去其外层(化学活性)电子的个体原子。

42:3.9 (472.7)7. 原子类物质 -- 化学层级的元素组织结构,分子类物质或是可见物质的组成单元。

42:3.10 (472.8)8. 分子级物质 -- 如在玉苒厦(Urantia)上普通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物质化状态的物质。

42:3.11 (472.9)9. 放射性物质 -- 在适当热量和渐弱引力压强的条件下,较重元素的解体趋向和活动。

42:3.12 (472.10)10. 紧缩类物质 -- 分布在冷却或是死亡恒星内部的相对静止性物质。这种物质形态并非真正静止;仍旧存在某种终极子类乃至电子类活动,但这些单元非常接近,而且它们的旋转速率大为减慢了。

42:3.13 (472.11)对于受造存有们而言,上述物质的分类关涉了其组织结构,而并未关涉其外在形态。它也没有将能量的准新兴层面,以及天堂和中央宇宙中的永恒性具化物等考虑在内。

4. 能量和物质的变化

42:4.1 (472.12)光、热、电、磁、化、能量和物质,连同其他在玉苒厦(Urantia)尚未得以发现的物质实相 -- 从其起源、本质和归宿来说 -- 都是一体的,且都是同一样东西。

42:4.2 (472.13)我们并未完全理解物理能量所经受的几乎无穷尽变化。在一个宇宙中,它会表现为光,在另一宇宙中则会表现为光和热,而在又一个宇宙中它则会表现为一种玉苒厦(Urantia)上所未知的能量形式;在无尽的岁月中,它可能会以某种永不停息、汹涌澎湃的电能或是磁能的形式重新出现;再往后,它可能在此后的宇宙中又以某种可变物质的形态出现,逐渐经历一系列的变形,接着在域内某一巨大灾变中失去其外在的物理形态。之后,在经历无尽的世代和徜徉过无数的宇宙后,这同一种能量可能会再次出现,并多次地转变其形态和潜势;这些转化在相继世代和无尽部域中不断持续。如此,物质不断移动着,虽然经历着时间性嬗变,但却永远忠实地绕着永恒之圈旋转下去;即使长久以来无法返回其源头,它却一直对其源头做出回应,并永远沿着将其发送出来的无限人格本体所命定的道路行进。

42:4.3 (473.1)力量汇聚者及其同伴多为关注于将终极子转变成电子回路及旋转的工作。这些独特的存有,通过对物质化能量基本单元即终极子的巧妙操纵来控制和合成力量。他们是循环在这种初始状态下的能量的掌控者。在与物理控制者合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引导能量,即使该能量转化到电的层次,即所谓的电子层级。但当以电子形态组织的能量转入到原子系统的回旋当中时,它们的活动范围就大大缩减了。一经这样的物质化过程,这些能量就处在线性引力之吸引力量的完全控制之下了。

42:4.4 (473.2)引力在力量汇聚者和物理控制者的力量管道和能量渠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存有对于引力则只有一种消极关系 -- 即其反引力禀赋的运用。

42:4.5 (473.3)在整个空间当中,寒冷及其他影响创造性地将终极子组织成电子。热度是对电子活跃性的量度,而寒冷则仅仅意味着热度的缺乏 -- 即相对性的能量静止 -- 亦即在假设新兴能量和有组织物质都不在场且都不对引力做出回应的情况下,宇宙空间力荷所处的状态。

42:4.6 (473.4)引力的存在和作用,防止了理论性绝对零度的出现,因为星际空间在温度上不存在绝对零度。在所有组织化空间中,存在着对引力有所回应的能量环流、力量回路和终极子活动,以及组织化的电子能量。实际上来说,空间并不是虚空的。即便是玉苒厦(Urantia)的大气层逐渐变得稀薄,然而直至在大约四千八百公里高度处,它会开始逐渐变成这一宇宙区域中的一般性空间物质。在内巴顿(Nebadon)中最接近于虚空的已知空间,会在每立方英寸(合16.4立方厘米)内产生大约一百个终极子 -- 相当于一个电子。如此的物质稀缺性,被视为几乎虚空的空间。

42:4.7 (473.5)温度 -- 即热和冷,在能量和物质演化领域仅次于引力。终极子极为顺服于极端温度。低温有利于某些形式的电子构造和原子组合,而高温则会有助于所有各类原子的分裂及物质的分解。

42:4.8 (473.6)当受到某些恒星内部状态下的高温高压时,除了最为初始的物质组合外,所有其他类物质组合都会得以分解。高温就这样在极大程度上克服了引力的稳定性。但没有任何一种已知的恒星高温或高压,能够将终极子转换回强力能量。

42:4.9 (473.7)炽热的恒星能够将物质转变成各种形态的能量,然而黑暗世界及所有外在空间却能够减缓电子和终极子的活跃性,直到将这些能量转变成各域的物质。某些致密的电子类组合物,以及许多核物质类基本组合物,是在开放空间的极低温度下形成的,后来因与物质化能量之更大增加物的组合而得以扩增。

42:4.10 (473.8)在能量和物质的所有这一切无尽变形中,我们必须要虑及引力压强的影响,以及在特定温度、速度及旋转条件下,终极子能量的反引力行为。温度、能量流、距离,以及鲜活力组织者和力量主管者的临在,也对能量和物质的所有转变现象有着一种影响。

42:4.11 (474.1)物质质量的增加量,等于能量的增加量除以光速的平方。从动态角度来讲,静止物质所能做的功,等于把其所有组成部分由天堂移来所花费的能量,减去在转变过程中所克服的阻力,以及该物质各部分彼此所施加的引力。

42:4.12 (474.2)准电子类物质形式的存在,因铅的两种原子量而得以表明。原初形态的铅,要比铀裂变中由镭放射而生成的铅稍重一点。而这种在原子量方面的差别,代表了在原子分裂中能量的实际损失。

42:4.13 (474.3)物质的相对完整性因以下事实而得以保证,即能量仅会以玉苒厦(Urantia)科学家称之为量子的那些确切量而被吸收或释放。物质领域的这一明智规定,旨在维持各宇宙的正常运转。

42:4.14 (474.4)当电子态或其他态被转换时所纳入或给出的能量总量,始终是一个“量子”或是其若干个,但这种能量单元的波状振动行为则完全由所涉物质构造的尺度所决定。这种波状能量涟漪的直径是终极子、电子、原子或是其他此类运行单元直径的860倍。在对量子行为波形机制的观察中所伴随的无尽困惑,是由于能量波的叠加而造成的:两个波峰能合并而形成一个双倍高度的波峰,而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也可以合并,由此而产生相互的抵消。

5. 波-能量显现物

42:5.1 (474.5)在奥温顿(Orvonton)超级宇宙中,有着一百种波能量频谱。在这一百类能量显现物中,六十四种已在玉苒厦(Urantia)上被全部或部分所认知。太阳的光线构成了超级宇宙范围内的四种频谱,可见光线则包含了单一一种频谱,在这一系列中排名四十六位。紫外线类紧随其后,再往下的十种频谱是X射线,紧接着是来自镭的γ射线。在太阳的可见光之上的三十二种频谱是外空间能量射线,它们是如此频繁地与其相伴的高能物质微粒相混合着。从可见太阳光往下接着出现的是红外线,再往下的三十种频谱是无线电传输类。

42:5.2 (474.6)波状能量显现物,从二十世纪的玉苒厦(Urantia)科学启蒙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十类:

42:5.3 (474.7)1.终极子外射线 -- 即当众多终极子开始呈现明确形态时,其边缘终极子的旋转。这是新兴能量的第一层级,波状现象能在该层级中被检测出来。

42:5.4 (474.8)2. 终极子射线。在终极子所属微小范围内的能量集合,会引发空间范围内的振动,它们是可被辨别及测量的。远在物理学家们发现终极子之前,他们必定将会在这些射线撒落到玉苒厦(Urantia)之时,检测出这些现象。这些短而有力的射线,代表了终极子的最初活动,随后它们被逐渐减慢,直到它们转变成电子类物质组织结构的那一刻。当终极子聚集成电子时会发生缩合,以及随之而来的能量贮积。

42:5.5 (475.1)3. 短空间射线。这些是所有纯电子类振动中(波长)最短的,并代表着这种物质形态所属的准原子层级。这些射线的产生需要极高或极低的温度。这些空间射线有两类:一种会伴随着原子的生成而产生,而另一种则会显示着原子的分裂。它们从超级宇宙最为稠密的扁平体即银河当中大量的散发出来,后者也是外部各宇宙中最为稠密的扁平体。

42:5.6 (475.2)4. 电子类层级。这一能量层级是七个超级宇宙中一切物质化的基础。当电子从轨道旋转的较高能量层次转到较低能量层次时,总会释放出量子。电子的轨道转移会导致一些极为明确且可统一量度的光能粒子的弹出或吸收,而单个电子在遭受到碰撞时,总会放出一个光能粒子。波状能量显现物也总会伴随着电子类层级的阳性粒子及其他成员的作用而出现。

42:5.7 (475.3)5. 伽玛射线 -- 即那些体现了原子类物质自发裂变特征的散发物。这种电子活动形式的最好例证,就是与镭裂变相伴的现象。

42:5.8 (475.4)6. X射线类。电子减慢下来的下一步,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恒星X射线,以及人工生成的X射线。电荷会创造出一个电场;运动会产生电流;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当一个电子被突然终止时,相应的电磁骚动会产生X射线;X射线即是那种骚动。恒星的X射线与那些机械生成的、用来探测人体内部的X射线是一样的,除了前者波长稍长一点以外。

42:5.9 (475.5)7. 太阳光的紫外线或称化学射线,以及各种机械性产物。

42:5.10 (475.6)8. 白光 -- 恒星的全部可见光。

42:5.11 (475.7)9. 红外线 -- 减慢下来的电子类活动,仍更近于可感热的层级。

42:5.12 (475.8)10. 赫兹波 -- 在玉苒厦(Urantia)被用于广播的那些能量。

42:5.13 (475.9)在波状能量活动的所有这十个层面当中,人类肉眼仅能对一种频谱有所回应,即普通太阳光的全部可见光。

42:5.14 (475.10)所谓的以太,仅是一个去指涉发生于空间中的一群力和能量活动的集合名词。终极子、电子及其他的能量团聚物,都是均一的物质微粒,它们在穿越空间的过程中确实是以直线行进的。光和所有其他可认知的能量显现物形式,都是由一系列明确的能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都沿直线行进,除非因引力及其他干预力而改变。这些能量粒子的行进在经受某些观察时表现为波的现象,是由于整个空间中未分化力覆盖层(即假设性以太)的阻滞以及相关物质聚合物的相互引力拉扯造成的。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加上能量波的初始速度,便形成了多种能质形式的波状外观。

42:5.15 (476.1)空间内含物的激发,对快速移动性物质微粒的穿越造成了一种波状的回应,正如一艘船在水中经过时引发了具有不同波幅及间隔的波浪一样。

42:5.16 (476.2)原生力的活动确实会引发许多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你们所假定以太的现象。空间不是虚空的;整个空间中的星体都在旋转着,并投入到延展力能的无垠海洋之中;同样,一个原子的内含空间也不是虚空的。然而以太确实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没有这种假说中的以太,才使得居住性行星不致落入恒星之中,也使得旋转的电子避免落入核中。

6. 终极子、电子和原子

42:6.1 (476.3)尽管宇宙力的空间能荷是均质的、无差别的,然而将演化的能量组织到物质当中,却需要将能量集中到具有明确尺度及既定重量的离散体块中 -- 即精确的引力反应。

42:6.2 (476.4)局部性或是线性引力对原子类物质组织结构的出现起着充分的作用。准原子类物质在被X射线及其他类似能量激活时,会变得对引力有些轻微回应,然而自由独立的、不带电荷的电子能粒子或是未结合起来的终极子上,则未被施加任何可测量的线性引力。

42:6.3 (476.5)终极子通过互相吸引而运作,并只对循环性的天堂引力牵拉有所回应。由于不对线性引力做出回应,它们因此在宇宙空间中得以保持漂移状态。一些终极子能够加快旋转的速度,达到具有局部反引力行为的程度,但它们在不受力组织者或力量主管者支配的情况下,无法达到脱离个体性的临界逃逸速度而回到强力能量层级。从本质上来说,终极子只有在参与到一个冷却而垂死性恒星的最终解体过程中时,才能摆脱其物理存在状态。

42:6.4 (476.6)玉苒厦(Urantia)上所未知的终极子,在它们达到电子类组织结构所需的旋转能前提之前,要经历许多层面的物理活动减慢下来。终极子拥有三种运动变化:对宇宙力的相互阻滞,具有反引力潜势的个体旋转,以及一百个相互关联的终极子所处的电子内状态。

42:6.5 (476.7)相互吸引会令一百个终极子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电子的构造;在一个典型的电子中,从不会有多于或少于一百个终极子的情况。一个或多个终极子的丧失,会破坏典型电子的身份,从而会形成十种改型电子形式当中的某一种。

42:6.6 (476.8)终极子不沿轨道运行,也不在电子内的回路当中旋转,然而它们的确会根据其轴向旋转速度而散开或聚集,由此确定不同的电子尺度。这种轴向旋转速度也决定了几种电子单元类型的正负性反应。电子类物质的整个分合过程,以及正负性能质体的电性分化,都是得自于其组成终极子之相互组合所形成的各种不同职能。

42:6.7 (477.1)每个原子在直径上略多于一亿分之一英寸(即四百万分之一毫米),而一个电子的重量则略少于最小氢原子重量的两千分之一。原子核所特有的正质子,虽然可能并比不一个负电子大,但却重达两千至三千倍之多。

42:6.8 (477.2)假如把物质的质量放大,直至一个电子的质量相当于十分之一盎司(2.84克)的程度,随后其体积也成比例放大的话,那么这个电子的体积将会像地球体积那么大。假如一个质子的体积(该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一千八百倍)被放大到一个大头针的针尖那么大的话,那么相形之下,一个大头针尖的直径就相当于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那样大。

7. 原子类物质

42:7.1 (477.3)所有物质的构成,都与太阳系相类似。在每个微小能量体系的中心,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固定的物质存在性核心部分。这个中心单元被赋以了一种三重性显现的可能性。在这个能量中心周围,有一些能量单元在波动的回路中永不停止地旋转着,这些能量单元隐约可与像你们太阳系一样的某个恒星组团中围绕恒星回转的各个行星相比。

42:7.2 (477.4)在原子内部,众电子围绕着中心的质子旋转,与众行星在太阳系中绕太阳旋转所拥有的相对空间大体相同。在实际尺度比较方面,原子核与内部电子环路之间的相对距离,与存在于内部行星水星和你们太阳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相同的。

42:7.3 (477.5)电子的轴向旋转及其绕原子核的轨道速度都是超出人类想象的,更遑论其组分终极子的速度了。镭的正电粒子以每秒一万六千公里的速度飞向空间,而负电粒子则会达到一种接近于光速的速度。

42:7.4 (477.6)各个地方宇宙都有着十进制的结构。在一个二元性宇宙中,只有一百种可辨识的原子类空间能量具化物;那是在内巴顿(Nebadon)当中最大可能的物质类组织结构数。这一百种物质形式构成了一个规律性系列,在这其中,从一到一百个电子,围绕着中央相对紧凑的核心旋转。正是各种能量的这种可靠有序组合,构成了物质。

42:7.5 (477.7)并非每个世界都会在其表面展示一百种可认知的元素,但它们却会在某处存在着、存在过或是处在演化的过程中。围绕一个行星最初及其后演化的状况,决定了一百种原子类型中有多少种可被观察到。在许多世界的表面,都找不到较重的原子。甚至在玉苒厦(Urantia),已知的较重元素都显示出一种四处飞散的倾向,就如镭反应所例示的那样。

42:7.6 (477.8)原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其中心部分不带电中子的数目。而化学反应则完全取决于自由旋转电子的活性。

42:7.7 (478.1)在奥温顿(Orvonton)当中, 一个原子系统内永远不可能自然地聚集超过一百个轨道类电子。当一百零一个电子被人为引入到轨道域时,结果总会是中央质子的即刻分裂,伴随着电子及其他释放能量的任意分散。

42:7.8 (478.2)虽然原子可以包含一到一百个轨道类电子,但只有较大原子的外部十个电子会作为独特的离散体,在明确而固定的轨道上完整紧凑地围绕着中心核旋转。最接近中心的三十个电子,很难被作为分立的组织体来观察和检测。而且无论原子包含多少个电子,与核接近性相关的电子行为所具有的这同一相对比率,适用于所有的原子。越接近原子核心,电子的个体性就越少。一个电子的波状能量外延可以扩展到如此程度,以致会占据较小原子的全部轨道;对于那些接近原子核的电子来说,情况尤其是如此。

42:7.9 (478.3)最靠里的三十个轨道类电子都有个体性,但它们的能量系统却趋向于相互混合,从电子扩展到电子,乃至从轨道扩展到轨道。接下去的三十个电子构成了第二族、或是说能量区,它们有着提升的个体性,且是对其伴随能量系统施加着更为完全控制的物质体。再接下来的三十个电子,即第三个能量区,则更为个体化,并在更为明确和固定的轨道中回转。最后的十个电子,只出现在十种最重的元素中,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因此,能够或多或少地自由脱离母核的控制。在温度及压强的最小变化下,这第四组的成员,也是最外组的电子,将会脱离中心核的控制,正如铀及类似元素的自然裂变所例示的一样。

42:7.10 (478.4)头二十七个原子,即那些包含一到二十七个轨道类电子的原子,比余下的那些原子容易理解得多。从第二十八个原子往上,我们会碰到无条件绝对的应定临在所导致的越来越大的不可预测性。然而这种电子的不可预测性有些是源自终极子轴向旋转速度的不同,以及终极子令人难以理解的“挤成一团”的倾向。其他影响 -- 即物理性、电性、磁性及引力性的影响,也会运作而产生不同的电子行为。因此就可预测性而言,原子就如人一样。统计学家们可以预示一些支配大量原子或是人口的规律,但就单一个体的原子或是人而言则无法预示了。

8. 原子的内聚性

42:8.1 (478.5)尽管引力是使一个微小的原子类能量系统凝聚在一起的几个因素之一,但在这些基本的物理单元内外,还存在着一种强大而未知的能量,亦即其基本结构和最终行为的奥妙所在,这种力在玉苒厦(Urantia)上仍有待发现。这种宇宙影响力遍及这一微小能量组织结构内所包含的一切空间。

42:8.2 (478.6)一个原子中的电子间空间并不是虚空的。在整个原子之中,这种电子间的空间被波状显现物所激活,这些显现物完全同步于电子的速度及终极子的旋转。这种力并未完全受制于你们所认知的正负相吸法则;因此其行为通常是不可预测的。这种未明的影响力似乎是无条件绝对的一种空间力反应。

42:8.3 (479.1)原子核中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是通过介子的交互作用而被凝聚在一起的;介子是一种为电子一百八十倍重的物质微粒。如果没有这一安排,质子所带的电荷对于原子核来说将是分裂性的。

42:8.4 (479.2)当原子被构建时,电性力和引(性)力都不足以使原子核聚在一起。核的完整性是由介子的交互内聚性作用所维持的,由于其出众的力聚能力,并通过使质子和中子不断转换位置的进一步作用,能使带电和不带电的粒子凝聚在一起。介子使核粒子的电荷不断在质子和中子之间来回转换。在一秒的一个无穷小部分,一个特定的核粒子是带电的质子,紧接着下一无穷小部分即转换成不带电的中子。而这种能量状态的转变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地快速,以至于电荷被剥夺了一切作为分裂影响作用的机会。由此,介子作为一种“能量载运”粒子而运作着,它为原子的核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

42:8.5 (479.3)介子的存在和作用也解释了另一个原子之谜。当原子进行放射反应时,它们释放出远比预期更多的能量。这种超额的辐射来自于“能量载运”介子的分裂,它由此而成为一个纯粹的电子。介子的分裂同时伴随着某些不带电粒子的放射。

42:8.6 (479.4)介子解释了原子核的某些内聚特性,但它并没有解释质子对质子的内聚性以及中子对中子的粘附性。这种反常而强大的原子聚整力,是一种在玉苒厦(Urantia)上还未被发现的能量形式。

42:8.7 (479.5)在那些如此不断地冲击着你们行星的空间射线中,这些介子得以大量存在着。

9. 自然哲学

42:9.1 (479.6)不单宗教是教条的;自然哲学也同样易于教条化。当一位著名的宗教导师推断说数字七是自然的基础,是因为人的头上有七窍时,如果他对化学了解更多的话,那么他或许会基于物理世界的真实现象来提倡这一信仰。在所有的时空性物质宇宙中,尽管存在着十进制能量结构的普遍显现物,但也存在着七重性准物质类电子组织结构实相的常存性提示。

42:9.2 (479.7)数字七对于具有内在传输特性的中央宇宙和灵性体系而言,是基本性的;而数字十、即十进制体系,则固有于能量、物质及物质造物当中。尽管如此,原子世界的确会展现出一种以七为组合而反复出现的特定周期性特征 -- 亦即这一物质世界所携带的、表明其久远灵性起源的胎记。

42:9.3 (480.1)造物构成中的这种七重性存留在化学领域中有所展现,当各种基本元素按其原子量排列时,相似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以七为间隔周期反复出现。当玉苒厦(Urantia)的化学元素按此方式排成一行时,任何既定的品质或是属性都倾向于以七的方式重现。这种以七为方式的周期性变化,在整个化学元素表中重现频率逐渐减弱,且伴有一些变异,但在早期较轻的原子集群中则可被最为明显的观察到。从任一元素开始,在注意到某一种属性后,这样一种品质会在六种相继的元素中发生改变,但到第八种元素时,该品质易于再现,也就是说,第八种化学活性元素与第一种类似,第九种与第二种类似,以此类推。物质世界的这一事实明确指向了原型能量的七重性构成,并表明了时空性造物的七重性变化这一基础实相。人类还应当注意到,在自然光谱中有七种颜色。

42:9.4 (480.2)但并非所有自然哲学中的假定都是正确的;例如,假设的以太,就代表了人类一种试图去令其对空间现象的无知自成一体的新颖尝试。宇宙的哲学无法基于所谓的科学观察。如果这样一种蜕变无法被看见,科学家就会倾向于否认从毛毛虫发育成蝴蝶的可能性。

42:9.5 (480.3)与生物适应性相关的物理稳定性之所以存在于自然当中,仅是因为造物的主设计者们所持有的几近无限性智慧。任何次于超越性智慧的事物,都永远无法设计出既如此稳定又如此高效灵活的物质单元。

10. 宇宙的非灵性能量系统
(物质性心智系统)

42:10.1 (480.4)从绝对性的天堂单一能到绝对性的空间潜势各自对应的宇宙实相所包含的无尽广度,暗示着第一本源与中心所属众多非灵性实相中某些关系的演化 -- 那些实相隐匿在空间潜势中,显露在单一能中,以及临时展现在中间的宇宙层次上。这种在宇宙之父身中巡回的永恒性能量循环是绝对性的,正因是绝对性的,这种循环在事实和价值方面都不会扩展;尽管如此,最初之父即便是在当下,仍在一如既往的不断自我实现着一个永远扩展着的时空舞台,一个超越了时空意义的舞台,一个充满着变换关系的舞台,在这其中,能质通过鲜活人格性心智的经验性奋斗,而逐渐接受永活神性之灵的总控制。

42:10.2 (480.5)宇宙的非灵性能量会与不同层次上的非造物者心智所属的生命系统重新结合在一起,某些心智种类可被描述如下:

42:10.3 (480.6)1. 准辅助之灵类心智。这一层次的心智是非经验性的,在居住世界上,这种心智由主物理控制者所照料。这是一种机械性心智,是物质性生命最为原始形态的非可教性智能,但这种非可教性心智除了在原始行星类生命层次上以外,也在其他许多层次上运作着。

42:10.4 (481.1)2. 辅助之灵类心智。这是一个地方宇宙母灵通过她的七个助理辅助心智之灵在物质性心智的可教性(非机械性)层次上所做的照料。在这一层次上,物质性心智正在:作为低于人类的(动物性)智能在前五个辅助之灵身中经验;作为人类的(道德性)智能在七个辅助之灵身中经验;作为超人类的(中道性)智能而在后两个辅助之灵中经验。

42:10.5 (481.2)3. 进化的灵质性心智 -- 即在地方宇宙扬升生涯中的进化性人格体所拥有的扩展性意识。这是地方宇宙母灵和造物之子的联合赠与。这一心智层次意味着灵质性类型的生命载具所包含的组织结构,亦即由地方宇宙的灵质性力量监督者所造成的一种物质性和灵性的合成体。灵质性心智会因应570种层次的亚灵生命而有所差异地运作着,并展现出与更高达成层次上的宇宙心智渐趋增强的结合能力。这便是凡人受造物的进化历程,然而非灵质性类别的心智也会由一位宇宙之子和一位宇宙之灵赠与到地方造物的非灵质性子女身上。

42:10.6 (481.3)宇宙心智。这是时空中的七重性多样化心智,其每一层面都会由七个超级宇宙当中之一对应的七个主位之灵当中之一所照料。宇宙心智包含了所有的有限性心智层次,并经验性地与进化性神灵层次的至高心智相协调,且超越性地与永存性层次的绝对心智 -- 即共同行动者的直接回路相协调。

42:10.7 (481.4)在天堂之上,心智是绝对性的;在哈沃纳(Havona)当中,心智是绝限性的;在奥温顿(Orvonton)当中,心智是有限性的。心智总是意味着鲜活照料之临在活动加上各种各样的能量系统,这对于所有层次及所有种类的心智来说都是真实的。然而超出宇宙心智以外,要去描述心智与非灵性能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愈加困难了。哈沃纳心智是次绝对性的,然却是超进化性的;正因是永存性兼进化性的,它比任何其他揭示给你们的概念更接近于绝限性。天堂心智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它是永存性的、非空间性及非暂时性的。尽管如此,所有这些层次的心智都会由共同行动者的遍在性临在 -- 即由天堂心智之神的心智引力掌控所庇护着。

11. 宇宙机制

42:11.1 (481.5)在对心智的评价和认识中应该记住的是,宇宙既不是机械性的,也不是魔法性的;它是一种心智性造物,也是一种律法性机制。然而尽管在实际应用中,自然律法在看似为物质与灵性的二元性领域中运作,但在实际上,它们是一体的。第一本源与中心是一切物质化的最初起因,与此同时也是一切属灵的最初与最终之父。天堂之父仅以纯能量及纯属灵的方式 -- 即以思想调整者及其他类似片段体的方式亲身出现在哈沃纳(Havona)以外的各个宇宙中。

42:11.2 (481.6)众多机制并未绝对掌控着整个造物;由众多宇宙所组成的宇宙全然是心智所规划的,心智所创造的,且是心智所管理的。然而由众多宇宙所组成宇宙的神性机制总体来说过于完美,以致人类有限心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无法辨识出哪怕是无限心智的一丝支配痕迹。因为这一创造性、支配性及支撑性心智既不是物质性心智,也不是受造物心智;它是自神性实相之造物者层次运作的灵性心智。

42:11.3 (482.1)去辨别和发现宇宙机制中所含心智的能力,完全取决于从事这项观察任务的调查性心智的能力、眼界和资格。出于时空性能量所组织的时空性心智,受制于各种时空性机制。

42:11.4 (482.2)运动和宇宙引力是众多宇宙所组成宇宙所含非人格性时空机制的两个方面。对属灵、心智及物质有所回应的引力层次,是完全不受时间约束的,然而只有真正的灵性实相层次,才是不受空间约束的(即非空间性的)。较高的宇宙心智层次 -- 即属灵性心智层次,也可能是非空间性的,然而像人类心智这样的物质性心智层次,则会对宇宙引力的相互作用有所回应,且仅会以正称于灵性标识的方式逐渐失去此种回应。属灵性实相层次因其灵性内涵而被认知,而时空中的灵性则是以反称于线性引力回应的方式而被量度。

42:11.5 (482.3)线性引力回应,是一种对非灵性能量的定量量度。所有的质量 -- 即有组织的能量 -- 都受制于这种掌控,除了运动和心智作用在它上面以外。线性引力是宏观世界的短程内聚力,恰如原子内部的内聚力是微观世界的短程力一样。物理性的物质化能量,被组织成所谓的物质,在不影响线性引力回应的情况下无法穿越空间。尽管这种引力回应与质量直接成正比,然而它会因介入其间的空间而被改变,以致最终结果在被表述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时,仅是大致的接近。空间之所以最终会克服线性引力,是因为其中所含的众多超物质力产生的反引力影响之存在,这些力的运作抵消了引力作用及所有对其的回应。

42:11.6 (482.4)异常复杂和高度自动出现的宇宙机制,总是倾向于对所有任何远低于机制自身本质及职责所在宇宙层次的智能存有,掩盖原初性或是创造性心智的存在。因此不可避免的是,较高等的宇宙机制对于那些较低等类别的受造物来讲,就必定看来是无心智的了。这样一个结论的唯一可能例外,就是在一个看似自我维持性宇宙的惊人现象中所包含的心识性暗示了 -- 但那更多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实践体验的问题了。

42:11.7 (482.5)由于心智协调着宇宙,因此一成不变的机制是不存在的。与宇宙自我维持相伴的渐进性演化现象是普遍性的。宇宙的演化能力在无限的自发性当中是无穷尽的。朝向和谐统一的进程,亦即叠加于渐增性复杂关系之上的一种不断成长的经验性合成,只能由一种富有意图的支配性心智得以实现。

42:11.8 (482.6)与任一宇宙现象相伴的宇宙心智愈是高等,较低等类型的心智就愈是难以去发现它。而由于宇宙机制所包含的心智是创造性属灵心智(甚至是无限之神的心识),它永远难以被较低等层次的宇宙心智所发现或辨识,更遑论最低等层次的人类心智了。逐渐进化的动物性心智,尽管会自然地寻求神,但本身却并非天生就知晓神。

12. 模式和形态 -- 心智的主导性

42:12.1 (483.1)众多机制的演变暗示并表明了创造性心智的隐匿性存在与主导。凡人智能存有去构思设计及创造自动机制的能力,展示了作为该星球上占主导影响的人类心智之优越性、创造性及目的性品质。心智总是向以下方向扩展:

42:12.2 (483.2)1. 物质性机制的创造。

42:12.3 (483.3)2. 隐藏性奥秘的发现。

42:12.4 (483.4)3. 远程性状况的探索。

42:12.5 (483.5)4. 心智性系统的构想。

42:12.6 (483.6)5. 智慧性目标的达成。

42:12.7 (483.7)6. 属灵性层次的实现。

42:12.8 (483.8)7. 神性天命-- 即至高性、终极性及绝对性天命的完成。

42:12.9 (483.9)心智总是富有创造性的。单个的动物、凡人、灵质性存有、灵性扬升者或是终局性达成者的心智禀赋,总是有能力去为该鲜活受造物的身份创造出一具合适的、可供使用的身体。然而一个人格本体的临在现象或是一个身份所包含的模式,就本身而言,不是一种能量的显现物,既非物质性的、心智性的,亦非属灵性的。人格形态是一个鲜活存有的模式方面;它意味着对各种能量的安排,这一切再加上生命和运动,是受造物存在的机制

42:12.10 (483.10)甚至连灵性存有也有形态,而这些灵性形态(模式)都是真实的。即便连最高等类型的灵性人格体也有形态 -- 从每种意义上都与玉苒厦(Urantia)凡人身体相似的人格体存在。七个超级宇宙中所碰到的几乎所有存有都具有自己的形态。然而对这个通则来说又有少数例外:思想调整者在与其凡人同伴的续存灵魂融合之前,似乎没有什么形态。单独使者、激发性三一之灵、无限之灵的随身助手、引力使者、超越性记录者及其他某些存有,也都没有可显露的形态。但这些都是少数例外中的典型;大多数都具有真实的人格体形态,这些形态都有各自的特征,都是可被辨识且可进行人格性辨别的。

42:12.11 (483.11)宇宙心智的配合及辅助心智之灵的照料,为进化人类演变出了一具合适的肉体躯壳。同样,灵质性心智也为所有凡人续存者们提供了个性化的灵质性形态。正如凡人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体性的及各具特征的一样,灵质性形态也是高度个体化的,并充分反映了主导它的创造性心智的特征。没有任何两具灵质性形态会比任何两具人体更为相像。灵质性力量监督者予以襄助,而伴随的炽天使提供了无差异的灵质性物质,灵质性生命正是靠这些才能开始运作。在灵质性生命之后,属灵性形态同样也会被发现是多样的、个体性的,且反映了其各自属灵性心智内驻者的特征。

42:12.12 (483.12)在物质世界上,你们认为是一具身体拥有一个属灵,但我们却认为是该属灵拥有一具身体。物质性的眼睛的确是由属灵所生灵魂的窗口。属灵是设计师,心智是建造者,而身体则是物质性建筑物。

42:12.13 (484.1)物理性、属灵性及心智性能量,就其本身而言以及在其纯粹状态下,并不会作为现象宇宙中的实在物而充分地相互作用。在天堂上这三种能量是同等的,在哈沃纳(Havona)当中它们则是相互协调的,而在有限活动所在的宇宙层次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物理性、心智性及属灵性何者主导的问题。在时空类非人格性状况下,物理能量看似占主导地位,但情况也表明,属灵性心智运作愈是接近于神性的意图及至高性的行动,灵性层面就会愈加变得富有主导性;而在终极性层次上,属灵性心智会变得几乎完全占主导。在绝对性层次上,灵性则是必定是占主导的。从绝对性层次往外贯穿各个时空性领域,无论神性属灵实相出现在哪里,无论真正的属灵性心智在何时运作,那一属灵实相的物质性或是物理性对应物总是易于被创造出来。

42:12.14 (484.2)属灵是创造性实相;其物理性对应物则是属灵性实相的时空性映像,是对属灵性心智之创造行为的物理性反响。

42:12.15 (484.3)心智普遍地主导着物质,正如它反过来对属灵的终极性总控制有所回应一样。对于凡人而言,只有那种将自身完全服从于属灵指引的心智,才能指望作为至高者、终极者、绝对者(即无限之神)所属永恒属灵世界的一个不朽子民,而从凡俗的时空类存在中续存下来。

42:12.16 (484.4)[应加百列的请求,由一位在内巴顿(Nebadon)执役的强大使者所呈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