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99篇 - 宗教的社会问题

玉苒厦之书

第99篇

宗教的社会问题

99:0.1 (1086.1)当宗教与社会的世俗制度有着最少的关联时,它便会实现其最高的社会职责。在过去诸个时代,由于社会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限于道德领域,宗教不必调整其态度来面对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广泛变化。宗教的主要问题曾是努力去在既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所拥有的社会秩序内以善代恶。宗教由此间接易于使既定的社会秩序长存下去,促进现存类型文明的维持。

99:0.2 (1086.2)但宗教不应直接涉及新社会秩序的创建或旧社会秩序的保留。真正的宗教的确反对暴力作为一种社会演进的手段,但它却不反对社会的智性努力来调适其惯例,并使其制度适应新的经济状况和文化需求。

99:0.3 (1086.3)宗教确曾赞同过去几个世纪偶尔的社会改革,但在二十世纪,它必被要求来面对调整,以应对广泛而持续的社会重建。生活状况改变得如此迅速,以致制度改变必须要被大大加速,宗教也必须要相应加快其对这种不断变化之新社会秩序的适应。

1. 宗教与社会重建

99:1.1 (1086.4)机械的发明和知识的传播正在改造着文明;若要避免文化的灾难,某些经济调整和社会变革便势在必行。这种即将到来的新社会秩序不会千年永逸,人类必须要适应于一个充满变化、调整及再调整的进程。人类在朝向一个未被揭示的新行星天命行进。

99:1.2 (1086.5)宗教必须要变成一种对道德稳定和灵性进步强有力的影响,在这些不断变化的状况和永不止息的经济调整中动态地发挥作用。

99:1.3 (1086.6)玉苒厦(Urantia)社会无法再指望像过去诸个时代那样安定下来了。社会之船已驶出了既定传统的避风港,并开始了其在进化天命之公海的巡航;而人类心灵也前所未有地需要仔细去查看其道德航图,不遗余力地去观察宗教导航的罗盘。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宗教的最高使命是在这些从一个文明阶段过渡到另一文明阶段,从一个文化层次过渡到另一文化层次的危险时期中,稳定人类的诸多理想。

99:1.4 (1087.1)宗教并没有新的职责要去履行,但它却被迫切要求去在所有这些全新而又快速变化的人类状况中担当明智的向导和干练的参事。社会正变得更为机械、更为紧凑、更为精密相互依存。宗教必须要防止这些全新而紧密的相互关联变得交互倒退甚或是交互毁灭。宗教必须要充当宇宙之盐,以防止进步之酵素破坏文明的教化风味。这些全新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剧变,只能通过宗教的侍奉才会产生持久的兄弟情谊。

99:1.5 (1087.2)从人类角度来说,一种无神的人道主义是一种高尚的姿态,但真正的宗教却是唯一能够持久增强一个社会团体对其他团体需求和困苦之同情心的力量。在过去,制度性宗教在社会上层对无助下层的困苦和压抑听而不闻时还能保持被动,但在现代,这些较低的社会等级不再如此悲惨无知,也不再在政治上如此无助了。

99:1.6 (1087.3)宗教切不可有机卷入到社会重建和经济重组的世俗工作中,但它必须要通过对其道德指令和灵性诫命、其关于人类生存和卓越续存的进步哲学做出清晰而有力的重述,来积极保持与所有这些进步并驾齐驱。宗教的精神是永恒的,但其表达形式则要随着每一时代人类语汇的改进而加以重述。

2. 制度性宗教的弱点

99:2.1 (1087.4)制度性宗教无法在这种即将到来的世界范围社会重建和经济重组中给予启发并提供领导,因为它已不幸或多或少成了该注定要经历重建的社会秩序和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充满了个人灵性体验的真正宗教,才能在现今的文明危机中发挥有益而创造性的作用。

99:2.2 (1087.5)制度性宗教此时已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僵局之中。若它无法首先重建自身,它便无法重建社会;由于它已成了既成秩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致直到社会在根本上得以重建之时,它才能重建自身。

99:2.3 (1087.6)笃信宗教者们必须要作为个人,去在社会、产业和政治中发挥作用,而非作为团体、党派或机构。一个擅自如此运作的宗教团体,除了宗教活动以外,立即就会变成一个政治党派、一个经济组织或是一个社会机构。宗教集体主义必须要将其努力限定在宗教事业的促进上。

99:2.4 (1087.7)笃信宗教者们在社会重建任务中并不比非笃信宗教者们具有更多价值,除开其宗教授予了他们提升的宇宙视野,赋予了他们更高的社会智慧,这种智慧源于无比热爱神和把每个人视为天国兄弟般热爱的真诚渴望。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爱邻如己。

99:2.5 (1087.8)制度化的教会或许看似已在过去通过美化既定的政治经济秩序而服务了社会,但它若要存续的话,就必须要赶紧停止这种活动。它唯一适当的态度在于教导非暴力,即以和平演进来取代暴力革命的教义 -- 亦即世间的和平和所有人之间的善意。

99:2.6 (1088.1)现代宗教发现要调整其态度以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十分困难,这仅仅是因为它已让自身变得过于彻底地传统化、教条化和制度化了。具有鲜活体验的宗教则会发现保持领先于所有这些社会发展和经济剧变毫不困难,它在其中始终作为道德稳定者、社会引导者和灵性领航者。真正的宗教将会把有价值的文化和智慧代代相传,那种智慧源于知神的体验和效法他的努力。

3. 宗教与笃信宗教者

99:3.1 (1088.2)早期的基督教完全摆脱了任何民事纠葛、社会承诺和经济联盟。只是到了后来,制度化的基督教才变成了西方文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99:3.2 (1088.3)天国既非一种社会秩序也非一种经济秩序;它是知神个人们所形成的一种专有的灵性兄弟情谊。诚然,这样一种兄弟情谊就其本身而言,便是一种全新而令人惊叹的社会现象,它会伴随着足以使人震惊的政治经济反响。

99:3.3 (1088.4)笃信宗教者并非不同情社会困苦,不留意民事不公,不接触经济思维,也并非对暴政麻木不仁。宗教会直接影响社会重建,因为它会使个体公民灵性化和理想化。教化文明会被这些个体笃信宗教者的态度所间接影响,因为他们会成为各种社会团体、道德团体、经济团体和政治团体积极而又有影响的成员。

99:3.4 (1088.5)一个高级教化文明的达成,首先需要理想类型的公民,其次需要理想而适当的社会机制,这类公民可以用其控制这样一个先进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99:3.5 (1088.6)教会由于过多错误的情感,长期以来照料贫困者和不幸者,这当然是好的,但这同样的情感却导致了种族退化血统的不智持续,这极大地阻碍了文明的进步。

99:3.6 (1088.7)许多个体社会重建者尽管激烈否定制度化宗教,但终究在其社会改革普及的过程中却是热心宗教的。正是那种个人的、多少不自觉的宗教动机,在当今社会重建计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99:3.7 (1088.8)所有这种不自觉和无意识类型宗教活动的的一大弱点,就是它无法从公开的宗教批评中获益,由此而达到自我修正的有益层次。事实是,宗教若未被建设性批评所规范,未被哲学所扩充,未被科学所净化,以及未被忠诚联谊所滋养,它便无法成长。

99:3.8 (1088.9)一个巨大的危险总是存在着,即宗教会被扭曲颠倒成对错误目标的追求,正如在战争时期,每个相争的国家都会将其宗教沦为军事宣传工具一样。无爱之热情对宗教总是有害的,而迫害则将宗教活动转向了对某种社会学或神学驱动的达成。

99:3.9 (1089.1)宗教只有通过以下途径,才能得以免于不适宜的世俗联盟:

99:3.10 (1089.2)1. 一种批判修正的哲学。

99:3.11 (1089.3)2. 对所有社会、经济和政治联盟的摆脱。

99:3.12 (1089.4)3. 创造性、抚慰性和扩展爱的社团。

99:3.13 (1089.5)4. 灵性洞见的逐步提高,以及对宇宙价值的欣赏。

99:3.14 (1089.6)5. 通过科学心态的补偿防止狂热。

99:3.15 (1089.7)笃信宗教者作为一个群体,决不能将自身与宗教以外的任何事情相关联,即便任何一位笃信宗教者作为个体公民,都可能成为某个社会、经济或政治重建运动的杰出领袖。

99:3.16 (1089.8)宗教的任务是在个体公民身上创造、保持并激发这样一种宇宙忠诚,也指导他在所有这些艰难却又合意的社会服务进程中取得成功。

4. 过渡的困难

99:4.1 (1089.9)真正的宗教会使笃信宗教者获得社交上的愉快,令其形成对人类联谊的洞见。但宗教团体的形式化却屡屡摧毁了该团体组织起来时所宣扬的价值。若人性友谊和神性宗教在彼此当中的成长得以平衡化及和谐化,那就会相得益彰。宗教将新的意涵放入到了所有的群体联合 -- 即家庭、学校和社团中。它传递了新的消遣价值,提升了一切真正的幽默。

99:4.2 (1089.10)社会领导阶层会被灵性洞见所转化;宗教会防止一切集体运动忽略其真正目的。宗教与孩子们一道,是家庭生活的统一者,设若它是一种鲜活而又不断成长的信仰。家庭生活不能没有孩子;它可以没有宗教,但这种不利条件会极大增加这一亲密人类结合的困难。在二十世纪初叶从旧的宗教忠诚向逐渐出现的全新意涵价值过渡所造成的颓废,使得家庭生活紧随个人宗教体验之后而遭受了最大损失。

99:4.3 (1089.11)真正的宗教是一种面对日常生活平凡现实动态生活的有意义方式。但若宗教要去激发个人的品格发展并加强人格的统合,那它就切不可被标准化。若它要去激发对体验的评估并担当一种价值诱饵,那它就切不可被套路化。若宗教要去提升至高的忠诚,那它就切不可被形式化。

99:4.4 (1089.12)无论伴随文明的社会和经济成长会有什么剧变,只要宗教在个体身上培养一种真、美、善之美好事物会获胜的体验,那它就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这便是至高实相的真正灵性概念。通过爱与崇拜,这一切作为与人的同胞关系以及与神的亲子关系而变得富有意涵。

99:4.5 (1090.1)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所信而非一个人的所知决定其行为并主导其个人表现。纯粹事实性的知识对普通人鲜有影响,除非它在情感上被激活了。但宗教的激活却是超情感的,它通过凡世生活中与灵性能量的接触以及释放,而将整个人的体验统一到了诸个超越性层次。

99:4.6 (1090.2)在二十世纪精神躁动不安的时期中,在经济剧变、道德逆流以及科学时代飓风般转变的社会激流中,成千上万的男女从人性角度来说变得脱位了;他们焦虑、不安、恐惧、迟疑、不定;他们前所未有地需要可靠宗教的慰藉与镇定。在史无前例的科学成就和机械发展面前,却存在着灵性的停滞和哲学的混乱。

99:4.7 (1090.3)宗教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私人事务 -- 即一种个人体验,这并没有什么危险,只要它并未失去其无私忠诚社会服务的动机。宗教遭受了许多从属性影响:文化的突然混合,信条的相互混杂,教会权威的减弱,家庭生活的改变加上城市化和机械化。

99:4.8 (1090.4)人类的最大灵性危境在于局部的进展,即未竟成长的困境:抛弃了源自恐惧的进化类宗教,却未立即掌握源自爱的启示类宗教。现代科学,尤其是心理学,仅仅削弱了那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恐惧、迷信和情感的宗教。

99:4.9 (1090.5)过渡总是会伴随着混乱,在以下三大相争的宗教哲学之间的巨大斗争结束之前,在宗教世界将不会有安宁:

99:4.10 (1090.6)1. 众多宗教(对某位天神)的唯心论信仰。

99:4.11 (1090.7)2. 众多哲学的人道主义的和理想主义信仰。

99:4.12 (1090.8)3. 众多科学的机械主义和自然主义观念。

99:4.13 (1090.9)这三种通向宇宙实相的局部方法,最终必定会因包含了宗教、哲学和宇宙学的启示陈述而变得和谐,它描绘了自天堂三位一体出发、并在至高者神灵身内达至时空合一的属灵、心智和能量的三位联合性存在。

5. 宗教的社会方面

99:5.1 (1090.10)尽管宗教仅是一种个人灵性体验 -- 即知晓神为父亲 -- 这种体验的必然结果 -- 即知晓人为兄弟 -- 需要将自我与其他自我相调适,那包含了宗教生活的社会方面或群体方面。宗教首先是一种内在或个人的调适,之后它变成了一种涉及社会服务或群体调适的事务。人类的群居性这一事实,必然决定了宗教群体将会开始存在。发生在这些宗教群体上的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性的领导阶层。在原始社会,宗教群体并非总是与经济和政治群体不同。宗教总是道德的保管者、社会的稳定者。而这一切至今仍真实,尽管有许多现代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相反教导。

99:5.2 (1091.1)始终要记住:真正的宗教是要知晓神为你的父亲,人为你的兄弟。宗教并非奴性信仰惩罚之威胁,或是来世神秘赏赐之魔法应许。

99:5.3 (1091.2)耶稣的宗教无疑是激活人类的最动态影响。耶稣打破了传统,摧毁了教条,号召人类实现其时间和永恒中的最高理想 -- 即要完美,一如天父那样完美。

99:5.4 (1091.3)直到宗教群体从所有其他群体 -- 即天国灵性成员身份的社会关联中分离出来,宗教才会有机会发挥作用。

99:5.5 (1091.4)人类整体堕落的教义,摧毁了宗教引发具有振奋本质和具有励志价值之社会反响的大多潜力。耶稣在宣称所有人都是神的子女时,他曾试图去恢复人的尊严。

99:5.6 (1091.5)在使信徒灵性化方面有效的任何宗教信仰,都一定会在这样一个笃信宗教者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强力的反响。宗教体验无疑会在受灵性引导之凡人的日常生活中结出“灵性的果实”。

99:5.7 (1091.6)正如人们必然共享其宗教信仰一样,他们也会创造出某种最终会创造出共同目标的宗教群体。终有一日,笃信宗教者们将会聚集起来,在理想和目标统一的基础上实际引发合作,而非试图在心理学观点和神学信仰的基础上那样做。是目标而不是教条,会使笃信宗教者们团结起来。由于真正的宗教是一件涉及个人灵性体验的事务,所以不可避免地,每一个体笃信宗教者必定拥有他自己对那一灵性体验认知的个人诠释。让“信仰”这个词代表个人与神的关系,而非代表某个凡人群体作为一种共同宗教态度所能一致同意的信条表达。“你有信仰吗?那就将它持守到自身。”

99:5.8 (1091.7)那种信仰只涉及到对新约定义所展示的理想价值之把握,该定义宣称信仰是所希望事物之实质,是所未见事物之证据。

99:5.9 (1091.8)原始人很少做出努力去将他的宗教信念付诸文字。他的宗教是舞出来的,而非想出来的。现代人想出了许多信条,并创造出了许多对宗教信仰的测试。未来的笃信宗教者必须要活出他们的宗教,将自身奉献给人类兄弟情谊的全心服务中。该是时候人类拥有一种崇高的个人宗教体验了,以致它仅可通过“难以言表的深刻感受”而得以实现和表达。

99:5.10 (1091.9)耶稣并未要求其追随者他们应定期集会来吟诵一种表明其共同信仰形式的文字。他只是吩咐他们应当聚在一起去实际做点事——如共进公共晚餐以纪念他在玉苒厦(Urantia)的赠与生涯。

99:5.11 (1091.10)在基督徒们将基督展示为具有灵性领导能力的至高典范时,他们竟敢要求知神男女拒绝历史上知神人们的领导能力,后者在过去时代里曾对其特定国家或种族的启蒙贡献颇多,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啊!

6. 制度性宗教

99:6.1 (1092.1)宗派主义是制度性宗教的一种痼疾,而教条主义则是灵性本质的一种束缚。拥有一个没有教会的宗教,远比一个没有宗教的教会要好得多。二十世纪的宗教混乱,就其本身而言并不预示着灵性的衰颓。混乱既发生在成长之前,也发生在毁灭之前。

99:6.2 (1092.2)宗教的社会化存有一个真正的目的。群体宗教活动的目的,正是要将对宗教的虔诚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真、美、善的引诱力;培植至高价值的吸引力;改善无私团体的侍奉;美化家庭生活的潜能;提升宗教教育;提供智性建议和灵性指引;鼓励群体崇拜。所有充满活力的宗教都鼓励人的友谊,保留道德,提升邻里福祉,并促进其各自永恒救赎讯息之基本福音的传播。

99:6.3 (1092.3)但当宗教变得制度化时,其为善能力便被缩减了,而其作恶的可能性却极大增加了。形式化宗教的危险是:信仰的固化和情感的具化;渐增世俗化所伴既得利益的累积;使真理标准化和陈腐化的倾向;使宗教从对神的侍奉而转向对教会的侍奉;领导者们倾向于变成管理者而非侍奉者;易于形成宗派和竞争性支派;压迫性的教会权威的建立;贵族式“选民”态度的形成;对错误和夸大之神圣理念的培植;宗教的例行化和崇拜的僵化;尊崇过去而忽略当今需求的趋向;未能对宗教做出最新的诠释;与世俗功能的纠缠;它会产生宗教等级制度的邪恶歧视;它会变成偏狭的正统审判者;它未能留住富有冒险精神之年轻人的兴趣,并会渐渐失去永恒救赎之福音的拯救讯息。

99:6.4 (1092.4)正式的宗教限制人们进行其个人灵性活动,而非释出他们作为天国构建者去进行提升的服务。

7. 宗教的贡献

99:7.1 (1092.5)尽管教会及所有其他宗教群体都应避开所有世俗活动,但与此同时,宗教也切不可做任何阻碍和延滞人类机构社会协调的事。生命必须要在富有意义的过程中继续成长;人类必须要继续他对哲学的革新以及他对宗教的澄清。

99:7.2 (1092.6)政治科学必须要凭借它从社会科学中所学到的手段以及从宗教生活中所提供的洞见和动机,来引发经济和产业的重建。在所有社会重建中,宗教为一种超越性的目标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忠诚,这一目标即一种超乎当下世俗目的的稳固目标。在一个快速变化环境所产生的混乱之中,凡人需要一种广袤宇宙视角的支撑。

99:7.3 (1093.1)宗教激发人类勇敢而喜悦地活在世上;它将耐心与激情、洞见与热情、同情与力量以及理想与活力结合到了一起。

99:7.4 (1093.2)人类永远无法明智决定世俗问题或超越充满个人利益的自私,除非他会在神至高无上的临在中沉思,并料想到充满神性意涵和灵性价值的实相。

99:7.5 (1093.3)经济的依存和社会的友爱,最终将会有助于兄弟情谊。人类天生是梦想家,但科学正使他逐渐清醒起来,如此宗教不久便能激活他以避免陷入到狂热反应的危险中。经济必需品令人与现实密切相关,而个人宗教体验则将同一个人与具有不断扩展及进步之宇宙公民身份的诸多永恒实相面面相对。

99:7.6 (1093.4)[由内巴顿(Nebadon)的一位麦基洗德所呈献。]